现在的沙市伢,都是这样过夜生活的

2024年4月以来

团沙市区委以“需求导向、多元融合”

为核心理念

构建“技能提升+文化传承

+心理健康+职业发展”四位一体

的青年夜校课程体系

截至2025年3月

开设免费课程32场

累计参与青年突破1200人次

这里有非遗技艺(传拓、糖画、古琴)

体育运动(羽毛球、篮球)

心理健康(亲子沟通、压力管理)

生活美学(插花、烘焙)等类目

深受青年喜爱

羽毛球、心理健康类课程

更是次次满员

快来一起看看

这些特色课程究竟有何吸引力

活力羽动:青年夜校的“青春能量站”

针对青年群体“久坐少动”的生活状态,以羽毛球为载体,打造“下班不躺平”的活力社交场景,倡导“运动释放压力、挥拍激发热情”的健康理念。立足沙市“羽毛球之乡”特色,课程场馆配备专业场地与灯光设备,课后可联动社区广场、中小学球场等城市运动空间,无缝衔接本地羽毛球生态圈。设置双打搭档匹配、趣味积分赛等环节,助力青年打破社交壁垒。课后专属社群提供约球、赛事资讯等长效服务。

心理健康:青年家长的“心灵充电站”

2024年11月,团区委与区教育局联合推出心理健康专题课程,聚焦青年家长亲子沟通难题。蔡庆翠(高级心理咨询师)主讲的《压力管理与家庭关系调适》课程,通过案例剖析、情景模拟等形式,帮助洪垸社区、黄家塘社区等地的家长掌握情绪疏导技巧。学员李女士(32岁)反馈:“学会‘非暴力沟通’后,我和孩子的冲突减少了70%。”

街舞  

塑形古典舞 

烘焙  

新媒体短视频运营制作

这些有趣的课程

又带给青年怎样的收获

听听这名青年的心声

青年说

讲述人:青年夜校学员 刘朔峰(沙市区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、青联委员)

问:请问是什么促使你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选择来青年夜校上课?

刘朔峰:最初报名传拓课时,我是想用沉浸式体验来缓解办案压力。但当张昆明老师带着我们上纸、捶拓、上墨时,我触摸到石碑上的千年纹样,突然意识到这和调解工作有共通之处——都需要耐心剥离表象,还原真实肌理。就像那次体验的蝉翼拓技法,0.1毫米的宣纸透出青铜器铭文的过程,让我更懂得如何在案件纠纷中捕捉情感细节。

问:作为青联委员,你认为夜校课程如何赋能青年群体?

刘朔峰:去年11月心理健康课让我印象深刻,蔡庆翠老师用“情绪冰山理论”剖析亲子矛盾,这对处理涉少案件太有启发了。我现在常把夜校课程“嫁接”到青年普法活动中,在模拟法庭活动中融入心理学沟通技巧。

问:作为“双重身份”亲历者,你对青年夜校发展有何建议?

刘朔峰:建议基于调查问卷结果,将青年夜校课程进行分层分类优化。按照不同知识领域,如文化艺术、职业技能、生活兴趣,细分基础、进阶和高阶课程,让不同学习阶段和需求的青年都能找到合适内容。同时,定期邀请学员分享学习收获与应用案例,用真实经历激发新学员的学习热情,形成良好的学习反馈闭环,持续提升夜校课程的质量与实用性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