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把“揪心事”变成“暖心事”

发布时间:2024-04-18
字体【
分享到:

把“揪心事”变成“暖心事”

——沙市区人民检察院多元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综述

司法救助一头连着案件,一头系着民心。近年来,沙市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立足检察职能,聚焦民生福祉,强化检察履职,多元开展司法救助,用心用情解决百姓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

2023年,沙市区人民检察院共发放救助金近20万元,让29个家庭感受到司法人文关怀。

数字赋能 为司法救助注入“源头活水”

如何快速摸排线索,核查信息?

沙市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数字赋能,突出线上线下相结合,加强部门之间数据、信息共享,通过大数据摸排司法救助线索89件,经实地走访调查,强化案件审查,严格把控标准,从摸排线索中客观、及时、精准辨识帮扶对象。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线索,通过分类受理,为重点人群开通绿色通道,适时给予司法救助,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。

“以前,我们开展司法救助是在各类案件中机械地翻找线索,或者是听到相关情况后再开展救助。现在,我们化被动为主动,运用各类数据排查线索来源。”该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杜姗蓉介绍说。

为实现精准救助,该院检察官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时,灵活使用内部数据,深挖救助线索。在司法救助线索摸排中,以月为单位通过案管部门调取案件基本信息,利用电子表格将上述案件分类,再根据《人民检察院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》相关规定,人工设置搜索条件进行数据比对,初步筛查出有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案件线索,然后有针对性地在业务系统中调取相关案件数据,通过对数据比对结果逐一分析、研判,最终确定拟进行司法救助的对象。

此外,该院创新运用外部数据,助推救助调查,主动对接沙市区民政局,建立数据比对机制,将检察业务系统筛选出来的数据与民政系统平台数据进行对比,对有明显异常的结果,有的放矢开展调查核实工作,确保每一笔司法救助金都用在刀刃上。

突出重点 对重点人群开通“绿色通道”

如何让严肃的法律最大限度发挥温暖、柔情的一面,这也是检察机关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中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未成年人小丽系一起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被害人,沙市区人民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小丽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,第一时间启动司法救助程序。承办检察官主动“带案下访”,对小丽的家庭情况进行实地走访调查,经审查后认为,其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。该院快速受理、审批、发放,顺利将2万元救助金发放到小丽手中。

除了最大限度发挥司法救助“救急救困”作用外,检察官还邀请未成年保护中心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小丽提供免费、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。同时,主动与小丽就读学校联系,加强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关注,帮助其尽快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。

为了帮助小丽尽快走出心理阴影,该院还会同公安机关、妇联等部门上门走访,与小丽的母亲交流、谈心,适时引导小丽的母亲通过合适的方式关心、关爱子女。通过建立长期联系、定期回访等方式,检察官将检察温暖融入日常生活,共同筑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防线。

“一头连着百姓疾苦,一头系着司法关爱”是对司法救助工作最生动的诠释。沙市区人民检察院聚焦困难妇女、未成年人、残疾人等刑事被害人,对涉重点人群的司法救助案件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及时纳入程序,第一时间发放司法救助金;对行动不便、情况特殊的残疾人申请救助的案件,主动上门指导其填写申请材料,将司法救助金送到其手上;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,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,并做好隐私保护,以实实在在“为群众办实事”,实现检察办案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、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
多元救助 用行动质效彰显“检察温情”

“感谢检察官,是你们让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!”近日,沙市区人民检察院开展司法救助回访工作时,司法救助申请人陈某某激动地说道。

在办理陈某某救助案时,沙市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为其开通司法救助“绿色通道”,从快审查办理,用最短的时间为其申请到了1万元司法救助金。

考虑到陈某某是多重二级残疾人,其家人都在打零工,承办检察官多方走访区民政、妇联、残联等部门,向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陈某某案件情况及其现实处境,咨询相关帮扶政策,协调对接开展多元救助。经多次走访和反复研讨,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对陈某某的母亲提供技能培训,介绍就业岗位资源,帮助其母亲留在当地照顾陈某某的生活起居;在保护陈某某隐私的前提下,为其送去生活必需物品;将陈某某纳入重点帮扶对象,由属地街道社区定期回访,为其送去生活必需品。

司法救助应做到司法救助与社会多元救助相结合。为实现救助效果最大化,该院在办理相关案件时,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与群众组织,达成了线索移送、多元救助的意向,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积极开展社会救助,努力缓解被救助对象生活困境,传递司法机关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温暖;充分运用大数据服务平台,及时与相关部门共享信息,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救助回访,并积极协调,做好社会救助的衔接,改善被救助人的生活困境。

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。沙市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司法救助是一项民心工程,将持续进一步加强多方联动、多措并举,以法治力度和检察温度纾解人民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,把群众的“揪心事”变成检察机关的“暖心事”,用好、用足、用活各项政策,常态长效开展检察司法救助工作,力争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司法救助案件”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